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详情
九死一生的轮胎头部企业
来源: 轮胎商业      时间:2023-01-31 10:55:1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是行情最差的一年”,听到这句话时,轮胎三巨头笑得都要流眼泪——更差的日子你们是没有看到。 在轮胎产业经历的数百年长河中,没有哪一家轮胎企业不需要经历“生死劫”。有些企业倒在了最黑暗的时刻,米其林等巨头则是在绝望中置之死地而后生,并借机壮大。

米其林全球之路的“九死一生”

蝉联多年全球轮胎75强第一的米其林,一路走来也是一言难尽。 事实上,米其林的故事要从濒临破产开始说起。1889年,创始人安德烈·米其林和爱德华·米其林两兄弟接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这家小厂原本生产的是管件、水泵和接头等橡皮制品,但是米其林兄弟并未打算继续经营这一类产品,而是借由橡胶这一原材料进军交通产业。 1891年,米其林兄弟设计出第一个可拆卸的轮胎,将轮胎拆装工作时长缩短数倍,划时代产品的推出让米其林在欧洲市场名声大噪。米其林为了更多的销量和更高的收入,开始向海外进军,不过并不算成功。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刚刚建立不久的米其林美国工厂在经历了24年的短暂经营后于1931年被迫关停。经济危机带来的打击让米其林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一直未能将市场扩得更广。 20世纪70年代,米其林一边要应对固特异等老牌轮胎巨头的竞争压力,另一边则是要应对普利司通这样实力强大的新对手的崛起。如果此时经济环境还不景气,那么这场牌局注定必输无疑。 可惜的是,米其林就是赶上了这一场“死局”——第二次石油危机给巴西带来高达1000%的年通胀率,对手普利司通在巴西的市场份额不断崛起。恶性通胀带来的成本急速上涨,叠加对手在市场份额上的大力挤压,米其林海外产能二度遭遇危机:米其林巴西工厂建成即巨亏。米其林遭遇空前的经营危机。 不过好在米其林“慧眼识人”,通过对有着丰富的工厂管理经验的内部员工戈恩的提拔,通过与工会、当地政府的协商,减缓了工资的增长速度,并通过每月一次的政府协商实现了对产品涨价措施的执行,盘活存量资产,以及缩短付款周期和要求预付款的方式,为企业成本降幅,“轻装上阵”的米其林巴西工厂在两年内解决了通货膨胀下带来的成本上升危机,恢复了产品利润空间。 此后,米其林又通过扩张客户规模来实现销量的上涨,实现了起死回生,并于1988年,米其林收购了昔日强大的对手百路驰。20世纪90年代,经历九死一生的米其林,在规模不断壮大之下,米其林登榜全球头部之列。 目前,米其林集团已在18个国家拥有70多家工厂,在全球700亿美元的轮胎市场中占据20%的份额,雄踞同业榜首。

普利司通收购之路的“生死劫”

在轮胎行业同样经历过涅槃重生的还有普利司通。有意思的是,普利司通轮胎业务的发展一开始同样也伴随着亏损。1930年,普利司通生产出其第一条轮胎,但是由于当时的日本市场是以进口轮胎为主,想要打开市场就得“吐血式花钱”——当时的普利司通承诺,轮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无条件为车主更换全新的轮胎。 这无异于亏本经营,此外叠加约25%的退货率,普利司通轮胎业务一开始的经营状况非常“紧张”。好在随着口碑的建立,普利司通在市场占有率上开始逆袭,在日本市场站稳了脚跟,并逐步将产品卖到东南亚、印度和新西兰的轮胎市场。1946年,普利司通占到了日本轮胎总产量的近一半。 不过上世纪50年代天然橡胶价格暴跌,让普利司通和诸多日本轮胎企业一样陷入了经营危机,但好在普利司通决定从当时日本盛行的棉线帘线轮胎升级到人造纤维帘线轮胎;这一举动提升了普利司通轮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进而顺利地渡过了这次影响日本轮胎市场数年的危机。 50年代中后期,通过对轮胎配方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普利司通推出了其子午线轮胎产品,并借此进一步打开了其全球市场占有率。为了进一步扩大体量,普利司通也开始了收购计划,但是这次收购也为普利司通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公关危机。 1988年,为了能够更顺利地攻入欧美市场,普利司通收购了美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商凡士通,使其作为普利司通美国市场的子公司。这场收购一直到现在是轮胎行业的经典案例,被后来诸多轮胎企业效仿——收购海外轮胎品牌来实现规模和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张。 但也同样因为这次收购,让普利司通面临了其数十年中的口碑滑铁卢!2000年凡士通陷入口碑深渊,其母公司普利司通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2000年5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福特探险者轮胎存在巨大隐患,造成数起交通事故。随后,福特透露,该车装配的凡士通15英寸atX、ATXII和荒野AT轮胎存在设计瑕疵,因此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容易脱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驾驶员或乘客死亡。 这次公告让凡士通的母公司普利司通遭受了巨额的财务损失。2000年8月9日,普利司通宣布召回650多万条凡士通轮胎。虽然通过召回和维修,凡世通发现事故的原因并不能仅仅归咎于轮胎。但是由于品牌形象已在此前负面舆论压力下出现了裂痕,凡世通和其母公司普利司通遭遇空前挫折。 为了挽回损失,2002年后普利司通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其他品牌经营,并逐步通过在其他品牌增加投入逐步“清盘”凡士通。伴随着口碑和其他品牌销量上涨,普利司通度过危机。 一路创新和成功的危机处理方式让普利司通一路壮大,目前其销售网络已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设有数十家轮胎工厂。

固特异21世纪的危机重重

虽然也经历过“生死劫”,但是固特异的开局与米其林和普利司通略有不同,其创立企业时虽然也是借钱经营,但是运气一直不错。凭借着对运输行业的敏锐观察,其抓住了汽车轮胎发展的机遇。20世纪,固特异在全球轮胎市场迅速扩张,只不过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增加,固特异的经营压力开始上升。 21世纪的第一次生死劫发生在最初三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固特异开始出现亏损,2001年-2003年间,固特异轮胎公司亏损了20余亿美元。不过固特异通过调整企业策略在2004年开始出现转机,但是在2006年又出现了利润的亏损。此后,更可怕的经济危机在2008年发生了。2008年,固特异轮胎公司又损失了4.52亿美元。 不过有了此前三年的应对经验,固特异很快找到了摆脱危机的方法。并颁布了2009年的三大运营调整措施——推进顶线增长、降低成本和加强现金流管理。据悉,当时的固特异的成本降低了约7亿美元,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支出和库存,为企业保存了利润空间。安然度过了可怕的经济危机难关。 2021年,固特异大手笔收购固铂,再一次将自己的规模扩大,并通过实施“合理化和重组”举措以实现与库珀轮胎整合相关的成本协同效应,进一步保障盈利空间和市场占有率,在市场销售的萧条之下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三家轮胎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伴随着无数的“血与泪”。他们的重生经历对于近三年生意陷入低谷的轮胎企业来说,可以算是一份更有说服力的参考——办法总比困难多,难关总会被克服。轮胎市场永远不相信眼泪······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

轮胎商业推荐阅读:
·
·
·
·
·
轮胎投诉请点击阅读原文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