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详情
愿新旅程一帆风顺
来源: 哔哩哔哩      时间:2023-04-20 16:18:44

(4星原因见最后,并推荐在观影后阅读)

本来其实对春节档期一些主旋律和大节奏电影不感兴趣,毕竟国产科幻让人太多次失望,但流浪地球1当年的口碑极好,这也就让我对流浪地球2产生了兴趣。


【资料图】

记得上映第一天当时特意看的IMAX版本,为了看流浪地球2能够更好带入设定,我还特意看了第一部

说一下直观感受,第一部的剧情其实并不是很好,有一定的刻意,一定的抽象,而特效也只能说是图有绚丽表面没有真实的渲染计算方案,给人一种廉价CG混真人的割裂感,但我们看得到用心,看得到演技,看得到热爱和胆魄,虽然流浪地球1不能算是一部佳片,但绝对是诚意满满的国科爆米花

在哔哩哔哩看完后,我知道第二部的大致水平,不会太过低于预期,因为将近3小时的体量和前传的选材明显就是用于丰富第一部设定并完善世界观的

那么流浪地球2的改进是什么呢

首先,略感失望的地方是,虽然特效在整体观感上高于上一部,但全篇只要是真人和特效结合的镜头依旧没有充分的利用场景优势,电影依旧无形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割裂感,仿佛很多时候渲染器像是崩溃了一般把光打的过曝,但无论是美术设计,科幻理念的构思,第二部明显比第一部成熟

而且在这一部里,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导演模式

在电影里,虽然技术并没有100过关,大部分依旧是尽可能使用实拍以求最佳效果,这是好的,而正是这样的选择,导演和编剧在拍摄的时候就不需要100%对着剧本一板一眼,而是根据一个整体的剧情思路,塑造世界的每一刻。

什么意思呢,比如电影中刘培强的射击训练,如果你仔细观看剪辑会发现,打中无人机的其实是那位非洲小伙子,刘培强反应过来后也感觉无奈

还比如说,在ueg开会的片段,如果是以往的电影,一般来说不发言的人就不会乱动了,但是在电影里,你似乎对整个场景感的带入不仅仅只是在主角和其他配角的对手戏,你还可以看到一场会议中博弈的时候,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比如当法国代表人提议停止移山计划开发的时候,他旁边其他国家的人有一个明显惊讶并眼前一亮的眼神,一般这种类似的演出设计不会写在剧本里,很明显导演所想尝试的方式是在录影棚里塑造一个虚构的环境,然后去塑造这个环境里发生的事情,摄影机将场景里的事件带给观众,整个电影的代入感就会更强,虽然在镜头设计上可能偏于传统,个人认为可以使用更大胆的监控视角,手持视角等,毕竟考虑到最后的彩蛋,很多镜头其实是可以做一些创新的,只是带入的视角不同,导演想要让观众带入的方式也会不同。

流浪地球在剧情的编排上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激烈程度,从流浪地球1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整个电影的剧情构思思路,即一山比一山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为什么是这么设计呢?导演和编剧总能在电影的后面给你创一次,让你感受到“我超你这是认真的?人类要完了吧?”然后人们再反将一军给你第二次惊喜。“我超,还能这么解决?”这个时候后面的剧情如果再有第二层反转,整体的矛盾和灾难激化程度会再上一层,整部电影就从简单的人伦冲突,一步一歌台阶一层层拔高,让观众在充满期待的时候把心里期待一次次拉高预期,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的剧本编排非常有新意,观众可以在电影院里嗨到爆。

可流浪地球2真的是所谓国影希望吗?

我们冷静盘点一下,有哪些镜头内没表现出来,细究还是有bug或者逻辑不通顺的地方

1.MOSS意志到底从何时诞生?

550W(MOSS)在彩蛋解释中说明了数次危机的具体时间和动机,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电影中的细节,但如果我们真的把时间线按照MOSS的逻辑来铺垫,我们就发现,MOSS毁灭人类的意识是在1990年(我没记错吧?)诞生的,考虑到550C时代的MOSS也只能利用暗箱操作和反叛军来炸毁太空电梯,我们难以想象这样的人工智能怎么可能在1990年就完成2044年太空电梯危机的时间预测和推理。

2.无法解释的月球发动机暴走

如果完全被蒙太奇绕走,你会发现镜头语言在暗示你丫丫才是月球发动机过载爆炸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深究,你就发现这个理论无法解释

原因1,在刘培强与MOSS的戏份里你可以从MOSS的台词了解到,面试室里的550W采用的是没有连接网络的离线版,这就代表着,就算丫丫的生命与意识完全占据这台550W,没有连接互联网的机器也不会和控制发动机的总系统产生任何关系。

原因2,破坏系统导致过载可以在相对更早的时间点完成,如果我们把MOSS的意识出现理解在550C时代,MOSS是可以直接破坏掉试验机的。那为什么偏偏是使用了550W才得以成功破坏呢?性能不够吗?可如果性能不够,为什么炸掉太空电梯就如此容易呢?

可能MOSS真的认为引发月球危机是更优解,但导演和编剧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做出解释,很明显,MOSS这个角色已经被塑造的比编剧和导演更聪明了,失控的角色固然真实,但这样的角色对剧本也是一面双刃剑。

3.到底怎么解释中方负责人的失态?

如果我们根据实际的时间线,我们可以理解在片末高潮处中方北京服务器出现了进度停滞,当图恒宇将自己意识上传到550W离线版的时候,输入密码固然是一个更加快速的工作。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进度,会发现两边进度条不完全一致,在虚拟图恒宇处于99%的时候,总控制室依旧卡在97%(需要慢放观察)这可能意味着服务器可能出现延迟或者有人从中作梗,但如果真的有人从中作梗,会是谁呢?

有一种不够严谨的理论是,MOSS卡了进度

为什么说不够严谨呢?

1.完成密码并不是一瞬间,由于密码是随机生成三万数,想要完成记忆必须等待密码表面的显示屏将密码生成完毕

2.■■■■■■■■■■■■■■■■■■■■■■■■■■■■■■■■■■■■■■■■■■■

3.中方负责人没有渠道和信息了解到MOSS的存在,至少在电影中没有明确的逻辑可以表明,我们只能看出他很急

如果有刻意的语言暗示,这会显得更加合理,比如台词改成

周喆直:

你最好在倒计时结束的时候点火。

UEG官员:

你疯了吗?我们会被(被打断)

周喆直:

准备点火,听我指令。

士兵:

啊?

周喆直:

我们的人一定可以不计代价完成任务,这是最后通牒!点火!

周喆直看向了摄像头。

我的剧本写的不好,也只是一种思路,可以引导观众更关注这个始终没有任何描写的镜头聚焦,即全篇从头到尾贯彻到底的摄像头特写,并且引人深思。我想表达的其实是,你无法从逻辑上解释北京服务器恢复的速度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密钥生成数字显示略慢吗?还是服务器太慢?还是MOSS从中作梗?

从彩蛋看来,导演偏向第三种,MOSS做了什么。

但说实话,在电影院里的观感并不是很好,我所感受到的是一个一直冷静客观的官员就突然急了,这给我一直以来对周喆直这个角色印象来了一拳重击。

毕竟一切以国映版为准,一般来说完整导剪版都是服务于粉丝但我,就国映版而言,这些地方其实并不够严谨。

这或许也就出现问题了,剧本编排不够合理,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而且是软科幻往硬科幻靠边,因为逻辑问题,情感逻辑双塌陷,如果更犀利的评价这些剧情细节问题,我们可以说流浪地球2“烂尾”了。

4.军人出列编排显然不够合理,至少剧本编排上可以优化。

首先这也是长评的一位观点,可能是剧本过于拖沓不易于节奏控制,这个剧情设计有明显的编辑感

该长评观点指出,明明有人决定牺牲,最后却还是选择强行让一群老军出面,这是不是也有悖人道主义关怀呢?军人们都有自己的儿女。

首先我的观点是,我表示理解,正如周喆直在电影里全篇贯彻的理念,危难当头唯有责任。但这也不代表这段剧情不可以优化。

我个人的观点是,可能这个叙述方式会让剧情更拖沓,所以导演和编剧做出了修改。

在真实的现场,一批年轻人做出表率后,老一辈军人有了代表和一定的声音表明了我们可以自己站出来,让新一代人给人们希望,此时军人们的出列由被动转为主动,不是命令而是责任,但这也可能让剧情拖沓,让军人完美执行命令的形象有所改变,让命令执行者变成了英雄,可能又有悖于导演和编剧的初衷。

原因很明显,真想引爆核弹牺牲自我的时候,月球上没有一个人乐意。每个人都深表遗憾和感慨,连话都不会说了也不想说了。

导演和编剧选择围绕核心,危难当头,唯有责任。

但还是那句话,或许我不是最优解,但这段剧情会不会真的有优化余地呢?

最后一点点细节,月球碎了之后我好像看到尸体了,这绝对是bug,核弹一炸哪有全尸(可能我也看错了,还请4K大佬们指出错误)

我们总结看下来,流浪地球2究竟是怎样的电影?

徒有中国思想,光鲜亮丽实际空洞的主旋律?

东施效颦,毫无技术底工,打肿脸充胖子的劣作?

剧本幼稚,没有深度,只有情怀的党风红片?

不如,我们换一种看法吧。

这是一部,从中国思想出发,尝试向世界喊出口号的正能量电影。

这是一部,中国人学习,进步,实践并大胆发挥的高技术电影。

这是一部,有天真,有童趣,也有严谨,不失一种浪漫的电影

不好,不够好,不够完美。

出色,够认真,足够用心。

4星本色,5星态度,我相信,艺术永远会进步,愿新旅途一帆风顺,沿路的风景危险但美丽。值得出去看一眼。

本影评基于部分up的优秀总结,在此也感谢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深度解析,希望朋友们理智讨论,并给予评论一些基本的宽容和探讨。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